王丽君:初心系乡村 农技担使命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2020年初春,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打乱了生产生活的节奏,春季的农业生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2020年初春,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打乱了生产生活的节奏,春季的农业生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抗疫情,备春耕。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王丽君这位“呼伦贝尔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草原英才”,将一名25年党龄老党员的初心和34年农技推广工作者的使命践行于呼伦贝尔大地上。

身为呼伦贝尔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丽君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按照市农牧局总体部署,带领全中心17名“党员突击队”成员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接管奋斗镇富强花园小区卡口检查工作。2月的呼伦贝尔冰天雪地、寒风刺骨,零下30℃的气温呵气成霜、滴水成冰。但王丽君与她的团队中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没有一个人迟到早退,她们让猎猎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扛起政治责任、严格检查制度、严肃信息登记、积极带头捐款,他们用拳拳赤子心共同为人民群众构筑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线。

身为二级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的王丽君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一年之计在于春,为抓好疫情期间的农牧业生产,王丽君在市农牧局开设的农牧业生产技术线上讲堂中,以视频方式为广大农牧民朋友献上了精彩的第一讲,拉开了市农牧系统线上培训指导服务的帷幕,也确保了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全程全面跟进。

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全国各地都在与疫情赛跑,呼伦贝尔也正在抓紧组织备春耕生产,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呼伦贝尔既播下抗疫的底气,也播下一年的希望。

知农事,送农技。“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样要求。王丽君就是这样一位知农事、送农技,带着泥土气息的一位农业专家。

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系的她回到家乡,自此,便将她与呼伦贝尔土地紧密地联系起来。34个冬去春来,34载不负韶华,她始终奋斗在农技推广战线上。她常年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在基层,探索脱贫富民之路,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送农民之所需。从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研究到示范推广;从农村适用技术材料的整理编写到精准产业扶贫培训、科普三下乡、农忙时节田间地头指导;从春天项目地块落实、技术跟踪服务到金秋实地测产和总结分析,哪里忙就到哪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每年累计下乡120天以上。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农技人员成长为呼伦贝尔市农技推广系统的巾帼女将、农业科技专家和带头人。

王丽君先后参加和组织实施多项各级科研与推广项目,获得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科技成果奖励2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 11项(部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4项),地市级奖励9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生产上累计推广应用新技术面积9874.5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与编写出版业务论著14部,发表技术论文、调查报告12篇,参与制定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自治区及市级地方标准6个。为践行呼伦贝尔市农业新发展理念、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供了技术支撑,充分发挥了专家决策作用和学科带头人作用。

重“三农”,助脱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呼伦贝尔市是农业大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位居全区之首,“三农”问题在该市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王丽君针对全市不同时期农业生产的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新技术试验研究示范、技术集成创新研究,打造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引领平台,探索建立“基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链条式技术推广服务模式,为推动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化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大豆是呼伦贝尔市第一大作物,“高油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是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的主要内容,

她从2002年起主持了呼伦贝尔市该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区内完成8大类165项(次)的配套技术试验研究和大面积推广,参与研发出适合内蒙古东部地区推广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制约本市大豆生产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其核心技术2008年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针对本市大豆销售难的问题,王丽君围绕大豆全产业链技术,从环节技术指导走向全产业指导服务,在农技推广系统“百村千家万户”试点指导的基础上,参与有关业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组和广东大豆产业联盟,开展大豆生产技术和产品产销对接,有力推动了全市大豆产业发展。

从2008年起连续11年主持实施全市粮油作物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与技术指导,并多次刷新本市粮油作物高产记录,示范带动了全市粮油作物的大面积均衡增产,先进技术应用面积已占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2%。

通过“内蒙古农作物病虫草害信息化统筹防治技术研究应用”,三年累计推广玉米、大豆信息化防控技术478万亩。主持开展新型有机肥—沼肥对蔬菜、黑木耳以及玉米、水稻浸种后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影响研究,为绿色蔬菜、粮食生产筛选优质肥料和优化施肥组合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呼伦贝尔市小麦品种退化及配套抗逆技术的现状,她与同事们经过4年(2011~2014年)的探索研究,3年(2015~2017年)的生产实践和大面积示范推广,研发集成了适宜本市及大兴安岭沿麓生态相似旱作春麦种植区的“二改三减两覆盖”节本提质增效技术模式。该项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我市岭西小麦生产中,成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的首选技术。

在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她更加注重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研究。借助项目的实施,建立了覆盖全市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构建耕地资源管理大数据平台,全面掌握了全市耕地分布、耕地质量变化等情况,为种植业区划、耕地地力评价、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壤培肥与改良利用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保证。农作物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全面体现在农作物绿色增产模式中。

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她带领着她的技术团队深入国贫旗,摸排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精准扶贫培训指导,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王丽君常说,要提高农民收入,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引导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技新技术。她很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她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她培训农民时讲课语言形象生动,事例典型,农民听得懂,都爱听。

2018年初,王丽君当选为呼伦贝尔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成为呼伦贝尔市人大常委会常委组成人员(不驻会),这对她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为了提高履职能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她努力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金融财税等其他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和调研活动,注重收集社情民意,建言献策,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丽君已成为本地区科技队伍中的拔尖人才,“呼伦贝尔英才”“自治区深入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等一项项荣誉接踵而来,王丽君说,这是组织对她34年工作成就的肯定,是党和人民对她的信任与重托。农民之事无小事,她必将继续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凭着对农技推广事业的满腔热情,凭着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精神,用赤诚传播现代农业信息、提供农技服务,将技术成果展示于田间,将科技论文撰写于大地,将自己一生所学服务于“三农”。

作者: 大文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为您推荐

香港学子寄语2024年内蒙古两会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实现首月开门红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 王月 特约记者 梁晓虹)2月3日,记者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二连车站了解到,今年1月份,...

内蒙古:出台120条“政策清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1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12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主...

王莉霞走访财政部内蒙古监管局

6月6日上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到财政部内蒙古监管局走访,了解有关情况。 6月6日,王莉霞到财政部内蒙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