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礼:高炉追梦人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2019年10月15日,纪念周恩来总理为包钢1号高炉出铁剪彩60周年座谈会在包钢召开。这次座谈,有周恩来总理亲属、丁道衡先生亲属、包钢领导、新闻媒体记者参…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2019年10月15日,纪念周恩来总理为包钢1号高炉出铁剪彩60周年座谈会在包钢召开。这次座谈,有周恩来总理亲属、丁道衡先生亲属、包钢领导、新闻媒体记者参加,还出现了一个身穿工装的魁梧身影。他就是包钢股份炼铁厂6号高炉炉前大班长孔德礼。

一名一线职工有机会参加如此重大活动,与老领导、老专家一同回忆周总理亲临包钢剪彩的感人场景,重温包钢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奋斗历史。源于他为包钢高炉做出的突出贡献。孔德礼是包钢高炉炉前工首席技能大师,是包钢新一代高炉人的代表、炉前工作的带头人。参加工作28个年头,他始终与高炉相伴,在炉前追逐着一名产业工人的梦想。

大步前行,追逐“工人梦”

初见孔德礼,是在6号高炉出铁平台上。身材魁梧的他一动不动地站立在3号铁口前,铁水耀眼的红光映照在他身上形成剪影。如此场景与宣传海报中产业工人高大的形象重叠在一起。

1992年,19岁的孔德礼技校毕业,走进包钢大门,从此与高炉结下不解之缘。一入厂,孔德礼被分配在3号高炉学徒。运行工艺老化,设备故障频发,人员操作水平有限。彼时,这座高炉状态不佳,在炉前工作的岗位工人高度紧张。只有挨到下班时间,他才能松一口气。高炉冶炼是一个连续而且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想要获得较好的冶炼指标,必须保证炉况的稳定顺行。这就要做到装入炉内的炉料均匀下降,炉温稳定充沛,高产低耗。尽管在学校学的就是冶炼专业,可作为毫无经验的新工人,孔德礼感觉到很无助,更不知道该做什么来改变现状。“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成为他前行的动力。

1994年,21岁的孔德礼成为炼铁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炉前副组长;1996年,参加工作4年的孔德礼成为炉前组长,创下炼铁厂该岗位最短工龄纪录;2003年,孔德礼担任3号高炉炉前大班长。守护包钢高炉的过程中,孔德礼快速成长。

2007年,6号高炉投产,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孔德礼临危受命,成为这座新高炉的炉前大班长。6号高炉由电除尘器改造为布袋除尘器后,孔德礼制定了一系列操作制度,改进设备点巡检及数据采集、整理、记录工作。按照他总结的操作方法,6号高炉除尘器稳定运转,不但满足了环保达标要求,还节约布袋及更换费用400余万元,有效降低了铁前成本。

2009年8月,6号高炉铁口运行状况突然出现异常——不易开口,深度变化,打炮困难……根据经验分析,孔德礼判断是炮泥配方改变造成的。他的结论一出,供货的合资企业便派来了日方专家。对于孔德礼的说法,他们拒不承认。孔德礼将跨度3个月的铁口参数统计数据摆在日方专家面前,自信地说:“高炉从不对我们说谎!”最终,日方专家承认,为了降低成本擅自改变了炮泥配方,并且鞠躬认错。恢复以往配方后,6号高炉铁口很快实现了稳定运行。

孔德礼如此自信,源于他对高炉的充分了解。6号高炉投产初期,由于班组新组建,各班操作方法和标准不同,就曾经出现过铁口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当时,孔德礼召集班组长,共同商讨对策,统一操作标准,逐步将4个班组的操作方针趋于一致;从打泥量、打泥速度着手,杜绝了冒泥现象发生,保持了合适的铁口深度,确保了高炉稳定顺行。

“只要用心观察,高炉总会给你答案。”在孔德礼看来,高炉是会说话的。铁口飞溅的铁花颜色与亮度,铁流的流速,渣铁的流动性……都是高炉的话语,包含着要表达的不同意义。越来越了解高炉的孔德礼,成为一名优秀的炉前工。

精益求精,追逐“工匠梦”

从事炉前工作28载,孔德礼不满足于做一名普通的炉前工。他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高炉长期稳定顺行为中心,根据包钢高炉各种工况、原燃料条件等,积极钻研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炉前操作管理技术进步。

一代炉龄结束后,高炉必须停炉检修。这一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就是放残铁,而这一操作难度大、危险性大。2014年起,孔德礼先后参与指导包钢4座高炉数次停炉放残铁作业。他精准测算残铁口位置,实施炉皮定点测温,合理架设残铁沟,拟定停炉和放残铁计划,制定降料面和放残铁应急预案。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每一次操作都安全顺利完成,残铁放净率不断提高直至接近10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孔德礼负责编写的《炉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炉前出铁操作指导书》《砂口操作指导书》,使炉前操作有规可循,指导了高炉出铁过程管控。

由于设计缺陷,6号高炉炉前出铁场现场环境差,距离精益管理要求有很大差距,亟待改善。孔德礼带领团队积极行动、大胆革新,制定炉前工作场所精益管理实施方案,组织职工实施自主改善,现场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包钢精益管理典范。此举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印象中高炉炉前红烟弥漫、环境脏乱差、秩序混乱的情形,创造一个整洁的、安全的现场工作环境。

2019年,孔德礼负责指导的6号高炉年产合格生铁 201万吨,利用系数达 2.203吨每立方米。单高炉破日产出铁记录21次,破月产出铁记录5次,在公司高炉之间劳动竞赛中5次夺得第一名。截至2019年12月,6号高炉连续累计出铁突破2500万吨大关,单位容铁量10000吨每立方米,是包钢首座没有经历过中修和项修的高炉。

越来越多的“孔德礼经验”成为“包钢标准”,守护着一座座高炉稳定顺行。孔德礼个人也凭借多项国家级专利、出色的技能水平和优异的业绩多次获得包钢优秀共产党员、包钢先进生产(工作)者、包钢劳动模范,“包钢首届身边好人”,包头市劳动模范、“包头市鹿城英才”等荣誉;被评为全国工会优秀积极分子、全国技术能手。

时至今日,孔德礼对于一年前第十四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的情景记忆犹新。身披“全国技术能手”大红绶带参会,捧回技能人才领域最高政府奖项。这一次,孔德礼终于圆了自己的“工匠梦”,成为全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传承技艺,延续“强企梦”

孔德礼坚信:想干好工作就要多动脑、多用心、多投入。正是凭借这样的信念,他成为炼铁工人中的佼佼者。孔德礼创建的工作室晋级“包头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本人成为“包钢高炉炉前工首席技能大师”。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责任。孔德礼紧盯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积极组织职工参与员工自主改善,带领班组成员针对各个工序开展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活动。他早已为自己定下了以技术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

随着6号高炉步入国内大型长寿高炉先进行列,孔德礼劳模创新大师工作室更加忙碌了。工作室立足高炉生产开展炉前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解决生产工艺技术难题。自2017年以来,工作室完成创新项目120项,创造效益500余万元。其中,铁口泥套寿命攻关使得6号高炉铁口泥套平均使用寿命达到400天以上,通铁量大于100万吨,在国内铁厂高炉中处于领先水平,大幅度降低检修成本;自主设计制作的“一种高炉液压泥炮事故状态堵铁口装置”和“高炉更换大套拔取装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孔德礼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导师带徒”活动作为载体,传承绝技,集聚人才,培养高精尖技术人员,为包钢生产培养技术精湛、理论扎实的生产骨干,成功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打造成为创新创造项目的“孵化池”和高技能人才的聚集洼地。

刘家振是孔德礼所在班组的替班组长,也是孔德礼带了近7年的徒弟。7年间,他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技师、高级技师,也成为员工自主改善的积极参与者。“技术水平差不怕,能力弱不怕,怕的是不担当。”孔德礼收徒弟有两个原则。一是有责任心,这样的徒弟只要仔细总结、用心学习,总能得到提高。二是比自己年轻,他希望对高炉的精心呵护能够一直延续下去。目前,孔德礼负责的工作室共有骨干成员12名,均来自高炉生产一线,已有两人走上了炉前大班长的岗位。

孔德礼回忆起曾经的过往总是轻描淡写。他坦言,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要努力让更多人掌握他所掌握的技能,让现代化大高炉为包钢创造更多的效益。

近期,孔德礼又接到了一项新任务。他将作为自治区职业技能竞赛的工作人员,参与编写炉前工专业技术文件,并负责赛前培训和评委工作。孔德礼不单单凭借精湛的技术为企业服务,如今的他已走出包钢迈入了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 大文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为您推荐

香港学子寄语2024年内蒙古两会

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实现首月开门红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 王月 特约记者 梁晓虹)2月3日,记者从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二连车站了解到,今年1月份,...

内蒙古:出台120条“政策清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1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12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主...

王莉霞走访财政部内蒙古监管局

6月6日上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到财政部内蒙古监管局走访,了解有关情况。 6月6日,王莉霞到财政部内蒙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