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科尔沁作家武随文长篇小说《科尔沁诗人》新书首发暨品读会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院内新华书店召开。武随文又名嘎日迪,通辽人,现供职于通辽市委宣传部,曾出版诗集《科尔沁的诗》。活动现场,30余位嘉宾济济一堂,共同见证武随文长篇小说《科尔沁诗人》首发仪式。

民族出版社汉文编辑二室主任、二级编审、首届“国家民委文化名家”欧光明出席新书首发暨品读会并致辞。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李明君教授说,这是一部现实的生态小说,描写的是以诗人嘎拉为代表的科尔沁人治理风沙、保护生态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作品以一种非常感性又极具现实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受到人为破坏以及人与自然抗争的事实,从中折射出许多值得大家反思的问题,但作者又没有一味地将笔墨集中在生态恶化的过程,而是更多的通过主人公治理风沙的不断探索,为科尔沁沙地的未来寻找出路。

“这本书除故事情节本身以外,内容非常丰富,我在书里也了解了很多科尔沁的历史、文化、民俗等等知识,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更多的敬意。这本书是一个建构在以环保为主线上的小说,对故乡草场的退化,生态污染及治理、民生、治沙及其人物命运,作者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思考和观察,让我感觉作者简直就是生活在虚构的情节中,切身体验嘎拉的生活。”民族出版社审校室专职终审、副编审德庆央真以一个编辑的角度,从民族情感、科尔沁文化、艺术手法,对作品进行了精到的解读。

《科尔沁诗人》责任编辑宝贵敏表示,《科尔沁诗人》这本书关注并呈现科尔沁这片土地面临的多重困境。首先是生态困境。第二个是文化传承的困境。第三个是文化找寻与回归的困境,作者以找寻祖先文化的姿态刻画那沁儿这个角色,突出科尔沁文化的厚重与绵延,力图找到传承之路,这是这本书的文化脉络。

“这部小说结构非常好,我个人觉得有两条线索,一个是嘎拉治沙,另外一条就是嘎拉和从美国回来的蒙古族女孩那沁儿的感情故事,虽然这个感情故事占了很大的篇幅,但是那沁儿所承担的角色是个寻根的人,所以她有更重要的一个角色位置。然后还想谈一下思想,我最喜欢的就是作者的女性观,书中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像仙女一样美好,作为一个女性,我要向武老师表达我的敬意。”新疆作协会员阿依努尔评价《科尔沁诗人》。

活动现场还有许多文学爱好者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气氛非常活跃。随后通辽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记者,通辽日报记者及参加活动的嘉宾现场朗诵了武随文诗作及《科尔沁诗人》部分优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