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

内蒙古以文物保护为抓手 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以文物保护为抓手,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曹建恩介绍了内蒙古自治…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以文物保护为抓手,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曹建恩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情况;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雅光和博物馆处处长侯俊答记者问。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曹建恩介绍:一年来,全区文物系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文物保护状况不断改善、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好,全年累计实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40个,武安州辽塔加固维修工程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初步验收;全区4处遗址、15处长城点段入选国家“十四五”大遗址目录,3处考古发现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实施了清水河后城咀石城遗址、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等26项考古发掘项目;举办了《长城内外皆故乡》《黄河从草原上流过》等展览展示活动,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珍贵实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实物见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2022年,全区文物工作将重点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积极统筹文物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着力发挥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和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在保护中加强利用,在利用中促进保护,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

会上,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雅光和博物馆处处长侯俊分别就内蒙古对长城保护利用采取的措施和博物馆在传承展示中华文化方面采取的具体举措答记者问。

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雅光介绍: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7年11月下发了《关于公布自治区境内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将全区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13728处各类长城遗存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向社会进行了公布,全区各级文物部门在长城沿线设立保护标志牌1413块、保护界桩8936个、保护说明牌326块,基本实现了保护标志全覆盖,为长城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贯彻落实《长城保护条例》、国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我们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复,今年4月份,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已公布实施。《规划》对长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普遍价值、历史沿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释,对我区长城保护展示利用目标及重点项目等进行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为新时期我区做好长城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依据和专业指引。我区共有15处长城点段列入国家级重要点段名单。“十三五”以来,我们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4亿元,对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新城区,包头市固阳县、石拐区、青山区、昆都仑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兴安盟科右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中旗、后旗,阿拉善盟阿左旗,乌海市海南区等地段战国、秦汉、明代、金代各类长城实施了36项重点维修保护工程。创新长城保护执法巡查模式,如与自治区公安边防总队联合开展警民共建边境地区文物保护“草原雄鹰”行动,锡盟文物管理部门成立了独具特色的“马背文物(长城)保护队”,阿拉善盟成立了“驼峰文物(长城)保护队”,2020年自治区文旅厅为全区103个旗县区配备无人机,全区长城人防、物防、技防水平逐步提高。建立文物安全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与自治区检察院联合开展长城公益诉讼行动,赤峰市等地区推行长城长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和有关要求,我区选取固阳秦长城等3处试点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重点建设保护管控区、核心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大功能区,全区长城有8个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项目储备库,2022年3个项目资金到位1.8亿元,目前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博物馆处处长侯俊介绍:全区现有备案博物馆18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二级博物馆12家,三级博物馆22家,在数量上居于全国各省市区第13位。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展示工作。一是开展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研究展示工作。深入挖掘研究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展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主题博物馆,推出一系列反映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专题展厅和陈列展览。聚焦长城、黄河,组织开展好《长城内外皆故乡》《黄河从草原上流过》等精品文物展览在区内外巡展。二是全面提升博物馆展陈质量。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各级博物馆通过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增加临时展览数量,以及采取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览等方式,深刻阐释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全面展示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三是构建博物馆传播体系。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充分利用馆藏文物、革命文物、考古遗址、文物建筑等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全区数字文物典藏库和数字博物馆展示平台,运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办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鼓励博物馆与社区、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广场、商场、景区等场所合作,推动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博物馆品牌影响力。四是深入开展“文物进校园活动”。通过文物进校园、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节日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活动,进一步宣传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挖掘整理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编辑出版学生读物,让中小学生深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作者: 大文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为您推荐

“这里是北疆 活力内蒙古”小作文大赛推介会顺利举行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刘佳)4月23日,由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指导、内蒙古各新媒体单位联合发起、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4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蒙古研讨会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刘佳)4月13日下午,“2024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蒙古研讨会”暨中华易经学术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在...

自治区社科联七届四次常委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4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七届四次常委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由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主持。

北京韩氏文化旅游研究会揭牌成立 共谋文化旅游新篇章

大公网内蒙古讯(记者王月)3月11日,在这个二月二龙抬头的好日子,北京韩氏文化旅游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同时,北...

龙年展《龙颜》龙年听《龙颜》原创歌曲《龙颜》发行

2024年2月2日(腊月二十三,小年),“春暖北疆百花开——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迎春联谊会”在内蒙古广播电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