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内蒙古四大寺庙,佛教的神秘色彩你感受到了吗?

内蒙古地区在成吉思汗大统以前,“萨满教”十分兴盛,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元朝建立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相继传入内蒙古,萨满教逐渐衰落。由于元帝推崇佛教,所以在内蒙古寺庙…

内蒙古地区在成吉思汗大统以前,“萨满教”十分兴盛,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元朝建立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相继传入内蒙古,萨满教逐渐衰落。由于元帝推崇佛教,所以在内蒙古寺庙居多,保留最大的四大寺院分别为大召寺、五当召、百灵庙、贝子庙。

大召

大召,蒙古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南部,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在明万历八年(1580年)主持修建。大召寺庙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庙。大召在清代被尊为“皇庙”。

大召是明清时期内蒙古地区最著名的寺院。对了解内蒙古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店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大召的建筑物现存有山门、过殿、经堂、九间楼及佛殿等,其中经堂和佛殿紧紧相连在一起,通称为大殿,佛殿内有造像和壁画。那座银佛像经历四百年的苍桑变化,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五当召

五当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东北约45公里的吉忽伦图苏木五当沟内的大青山深处。五当召蒙古语称“巴达格尔召”,就是柳树的意思。当年的五当召创始人为了弘扬佛法,千里跋涉,历经艰辛从西藏来到这里,被苍鹰引至此地,发现这个山谷里柳树成荫,三面环山。所以就决定在此开始修建寺庙,弘扬佛法。

五当召依山而建,自下而上,三面环山,错落有致的镶嵌在山坡上,外墙洁白方整,开有深暗的柱廊和窗洞,屋顶为平板式四方形,远远望去,甚是壮观。五当召是内蒙古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仅次于西藏布达拉宫并和青海塔尔寺齐名的我国藏传佛教的三大名寺。其全部房舍约有两千五百多间,占地近四百亩,最兴旺时期喇嘛有一千多人。香火旺盛,来此朝拜者络绎不绝。

这座始建于康熙年间的寺庙,相对于当时的环境,僧人们就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他们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所以五当召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寺庙。既是弘扬佛法的寺庙,敬佛,讲经,布道,接待朝奉者;又是一座高原上的学校,传法,辩经。学习医学,天文,数学,大地测量等缜密学问。并以知识分类为四大学部,各部都有自己的学习区域。各个大殿的用途基本上是按此分类。

贝子庙

贝子庙,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又于道光、光绪年间扩建。据说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共耗费白银174多万两。

在贝子庙建成后的百余年间,该庙成为远近牧民朝拜的主要场所,香火极盛,喇麻最多时达1200人。寺内存有大量反映蒙古民族历史和生活的壁画,更是研究蒙古族史和民族艺术的宝贵史料。这里有雕梁画栋、重楼复阁、飞檐斗拱的建筑风格,还有千姿百态的佛像塑造,富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处处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先有贝子庙,后有锡林浩特。”这是当地群众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多少年来,贝子庙周围的建筑不断扩大,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锡林浩特。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学府和内蒙古中西部四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贝子庙”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灵庙

百灵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政府所在地。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百灵庙系达尔罕贝勒庙的转音,亦称乌力吉套海(吉祥湾)召庙群。清康熙皇帝御赐“广福寺”牌匾悬挂于大佛殿正门上方。

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贝勒旗,后来蒙古人习惯称“贝勒因庙”,汉人又讹“贝勒因”为“白林”,一度曾写作“白林庙”。后蒙古上层人士认为“白林”二字意义不吉祥,改取汉文“百灵”二字。从此蒙古人所称的“贝勒因庙”,遂用汉字定型化为“百灵庙”。该庙因建于巴吐哈拉嘎地方,所以蒙古人亦俗称它为“巴吐哈拉嘎庙”。

来源:蒙古文化周刊

作者: 大文君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为您推荐

激情飞扬的那些《大公报》女记者们

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吕碧城、蒋逸霄、彭子冈、杨刚、傅冬菊 “你曾经渴望战斗,你现在仍然斗志昂扬吗?好的,就我自己而言,一...
内蒙古发现一处辽金时期大型皇家寺院遗址

内蒙古发现一处辽金时期大型皇家寺院遗址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13日电(记者 徐壮)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

自驾爱好者必看: 海拔3800米的越野天堂

青海玉树的高原风光充满多样性,从气候宜人的古柏森林到烂漫至极的高山草甸,遍野的狼毒花这平均海拔4300米的高寒地带盛开得...
返回顶部